《中轉站》影評

人生如戲名,戲名如人生。很多時都會遇上不少的挫折與困難,然而如何化為踏腳石,踏出困境,亦是一個課題。在整套電影中能看到較完整的起承轉合,都很穩打穩扎。當然亦有特別之處,對我而言片頭的舞台是吸睛的,能直接帶出劇情與舞台有連繫,已經切入主題這套電影是關於甚麼的。

我是一個熱愛表演藝術的人,戲中說了不少演員的辛酸,引致我強烈的共鳴感,因而落淚。另一方面,活在社會的壓迫下,如何能夠輕易地做着自己喜歡的事呢?我想,不單止喜愛表演藝術的人會有共鳴,在追逐夢想的人都會有。好比戲內的卓帆,『我成世人最驚就係結婚買樓,我淨係識得做戲㗎咋』。不少香港人會遇到要成家立業的時候,誰又能在壓力低下,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。

煩囂都市中,總有人不怕艱苦,省衣節食奮鬥着心中的夢想。這套電影都很「貼地」,劇情與很多獨立創作人的經歷很相似。有時為生活所困,被逼做着不想做的事,亦幻想着自己的成就可以有多遠。

除此之外,主角卓帆內心的掙扎與矛盾的張力很吸引我,內心會隨角色的起伏有着漣漪。最牽動情緒的,莫過於是「我鞋子破了」後,他回港時有位小朋友跑來跟他說很掛念卓帆的表演。

卓帆去過北京,為自己努力過的無悔及隨緣精神,不正是他一直等待的果陀嗎。

人總不會是完美無瑕的,如果可以演繹多一下角色之間的磨擦,不只是蜻蜓點水,會更飽滿。雖然有點美中不足,但還是能牽引着我的同感。

小感嘆,世間風吹雨打,或許赤子之心為不何忘。

陳弈彤
「平地影像共學計劃」學生評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