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節目六:家的形狀
21.11.2021 (Sun) 1935
百老匯電影中心 BC
設映後談|林森主持
家有萬千種模樣,但怎樣才算一家人?家人之間的連繫,也許是因為血緣關係,也許是一起生活的點滴,也許是那無以名狀的親情。即使教科書告訴你「我的家有爸爸、媽媽、兄弟姊妹和我」,世上總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家和情感,以各自的方式努力摸索著、維繫著家的形狀。
本地競賽作品
胡俊銘
胡俊銘,2020年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,主修文學士(創意媒體)。曾於澳洲悉尼大學修讀文學士,留學期間深感電影乃一種文化,而文化亦離不開一個根,於是決意回港學習影像藝術。其作品包括《不同年的他》、《今天應該很高興》及《兩家人》等。
getyou73@gmail.com

評審評語
常言道:冇得揀,唔使煩。
有條件移民嘅人,你話係咪煩惱天天都多先?
可能更難以啟齒吧。最貼身嘅瑣碎,往往最難轉化。
亞洲學生作品
林宗諺
台灣電影導演與編劇,亦拍攝紀錄片。大學主修電機系,現就讀紐約大學電影研究所,為2020年「NYU Grad Film李安獎學金」受獎者。作品關注社會議題、人物生活樣貌,風格寫實,以影像創作實踐社會責任,帶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實踐。

黃詩硯
1990年出生於台灣新竹,視覺與動畫藝術家,旅居法國巴黎。其創作多以色鉛筆等最簡單的媒材,描繪日常生活的場景。探求那些藏在物件以及空間隙縫中的記憶。並運用空間、透視、完形理論、視覺錯位等等手法,將情感賦予在尋常之中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