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節目三:過去進行式
20.11.2021 (Sat) 1450
百老匯電影中心 BC
設映後談|盧鎮業主持
錄像和攝影日漸普及,舊人舊事變得觸手可及,甚至連早就遺忘的過去,也重新出土,當我們回頭凝視往事故地,到底會看見甚麼?來自香港和台灣的五部作品,利用實驗影像、動畫或家庭錄像,在不同時空反覆踱步,檢視回憶和時間的本質。
本地競賽作品
鄧靳琦
出生香港屯門,於臺北藝術大學修讀動畫學系。
tankankei00@gmail.com

評審評語
充分利用動畫的想像空間,創作出虛實相間的作品。坐上駛往屯門的紅van,夢見太空人尋索相隔萬年的文明,而我們距離心安之處,又有多遠?
黃頌恩
仍在為其創作擴展方向,協作或遊擊式的行為都在生活中帶著潛力,引起各種遊玩感重的創作動機。慣以錄像、攝影、合成物為媒介,較為擅長零散感的紀實結構,生活培養的直覺和諸種感受中。正探索更多地方聲音、平面設計、空間裝置。
lethewongg@gmail.com

評審評語
it was such a trip.
生活痕跡、空間細節,有唔少人拍,但呈現到滿滿生活感嘅作品並唔多。
我相信冇用心體會,再組合,係帶唔到人去任何地方嘅;聲音亦如是。
魏芷軍
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,喜歡以寫作為本的影像創作,並揉合實驗元素,探索影像敍事的流動性,以及文本與影像的共同閱讀經驗。
tracey12021@gmail.com

評審評語
無論是文字與影像的結合,以至新舊不同的片段的串連,亦處理得相當純熟,期待導演畢業後的下一段旅程。
亞洲學生作品
陳顗竹
1994年生於台灣高雄。世新大學廣電系電影組學士,現就讀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碩士班。擅長以重讀、重構與辯證影像的方式探索真實與記憶之多面性,並進行電影實驗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