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節目一:三尖八角
18.11.2021 (Thu) 1930
百老匯電影中心 BC
設映後談|陳健朗 主持
有時候,我們難免覺得自己與環境格格不入……畢竟大家又不是別人肚裡的蟲,誰又能夠知道其他人在面對甚麼?有人正面對壓力透不過氣,有人於理想與現實間猶疑不決,亦有人正努力在生活中找到自由自在的空間。六條短片,刻劃出生命中各種自覺相異於主流的狀況,又可會勾起你的共鳴?
本地競賽作品
黃曉晴
自己家裡的紀錄片導演,創作媒介為(不限於)影像和聲音。畢業後一邊寫劇本、一邊在地盤混飯吃,偶爾出crew,未有固定職業。
Email: sasawhc@gmail.com

評審評語
生活細節及心理狀態的刻劃兼備,開場很好,壓抑的情緒貫穿四個人物,可惜結局相遇的處理過於設計,有些意象也過於直白。
余靖
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,曾修讀繪畫、影像和表演藝術。他透過經歷、折解、重組的方式來思考存在,但最終感受才是他每一個世界的根源。
Email: mufasa0404@gmail.com

評審評語
反傳統敘事及動畫視覺的影像,在平面的空間窺視著人的生活,在動與不動間,既似繪畫又像舞台劇,冷冷地感受著人的孤獨與疏離。
鄧梓健
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,從大學至今曾參與不同類型的影片製作,主要編導作品包括劇情短片《呼吸隨行》、紀錄短片《一隅》及《李伯說》。
Email: michaeltang0912@hotmail.com.hk

評審評語
人物紀錄難度在於掌握距離和呈現真實感,本片表現不俗,攝影剪接也是出色。惜篇幅略短,期待作者能夠繼續拍攝,再細密刻劃人物的現實和內在,深化作品的內涵。
陳庭朗 張智鈞 施政匡
畢業於香港公開大學,動畫及視覺特效榮譽藝術學士。他們第一部執導的作品為《卡式輕軌Cassetrain》,希望透過作品勉勵年青人去追尋自己的夢想,就算遇到不同的困境,也應該要堅持信念。他們作為年輕人,作品的內容亦是他們的內心寫照,透過作品去為觀眾帶出訊息的同時,反思自己。
Email: jensenszec@gmail.com

評審評語
一盒失序的黑色卡帶、一架不斷往返的列車,《卡式輕軌》是一趟專注在視覺上跳躍的旅程。路軌、黑影、拉扯、奔跑、各種視覺的破碎、閃回及重覆,都彷似回應了當下的某種心理現實。
中轉站
岑軍諺
香港浸會大學 傳理學院電影及媒體藝術專業學士
香港|2019|34′|劇情
粵語、普通話對白,中英文字幕
2020 mm2 新晉導演計劃 參賽作品
2020 全球大學生電影節 浸大電影學院特別表揚
一個世界性的試鏡即將在北京舉行。多年來演藝生涯浮浮沉沉的劇場演員卓帆,早已習慣重複乏味的巡演,對表演的意義感到迷失。在滿腔熱誠的戰友的頻繁鼓勵,和適婚年齡帶來的壓力驅使之下,卓帆萌生到北京放手一博的念頭。一次成功的表演,和一個揚名立萬的機會沒有令卓帆興奮起來。這時他遇上了一沉不起時看過他的演出的小孩,一場邂㤧提醒了他表演藝術的力量不在名利,或許世界還是看不到他,他還是會堅持回到自己的崗位。
岑軍諺
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電影及媒體藝術專業,現為自由身影像工作者。
Email: filmfestsham@gmail.com

評審評語
乜野為之認同? 乜野係事業呢?忠於自己,真係完全唔使靠人? 全片節奏明快功架足。導演避免左沉溺中二,分享佢問呢類問題嘅經驗。 堅持做喜歡的事嘅年輕人,要睇啊。
亞洲學生作品
艾麥提.麥麥提
出生於新疆喀什,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。他的短片《敲門》獲得第四屆86358電影短片交流週的最佳影片獎,並獲得第4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短片競賽單元評審團特別表揚獎;《埃里克斯》獲得第三屆北京國際短片聯展評為會特別提及獎,併入圍日本大阪亞洲電影節Spotlight單元等多個電影節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