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兩家人》導演訪談

又來到FYP的大命題,人人都想做大製作,人人都想脫穎而出。《兩家人》的胡俊銘選擇帶著實驗精神,膽粗粗的嘗試以這種介乎於虛構與真實、劇情與記錄之間的形式來進行拍攝。

他以自己真實的家人作為演員,藉著屆時香港社會以及自己一家人再次面臨四散的危機,將自己家人的故事,乃至生活瑣碎的日常,通通以這種形式記錄下來。他認為是次拍攝過程其實也彰顯自己對於家人的洞悉和理解,亦不怕像自己對家人的想法,以鏡頭投射於角色之中。

被問到與真實家人拍攝的困難時,他表示起初的確有困難,難在拿捏家人之間的dynamic,也難在為他們導戲方面。其後發現不能使用一貫的方式導戲,反而直接向家人提出一些問題,反應更自然。

他坦言因沒有完整劇本的關係,創作過程十分迷失,最終以哥哥的畫展作為起點,跌跌撞撞中慢慢把作品砌好,直到作品完成的那一刻,其實還是對其沒有信心,也不知該如何評價,是好是壞。他承認自己有嘗試模仿自己尊敬的方育平導演,認為將過往的一種模式套在現今的學生作品上,也許會變得有趣。

除了以家人作為演員外,他還特意將一些紀錄片形式的對談放入作品中,如畫展中的學生,為的是以這種真實的剖白,與哥哥作為對比,同時希望更有層次地深化影片中離別的命題。他亦揭示兒童合唱團的情節為虛構,但效果卻俾很多情節來得真實。

也許就是模糊真假的手法,才令這齣劇情片,充滿溫暖、窩心的人情味,以及最真實的心酸及無奈。

王樂堯
「平地影像共學計劃」學生評審